9月2日,全省标准化助力乡村振兴现场交流会召开,济南市局在交流会上作《为乡村振兴注入“标准力量”》典型发言。
近年来,济南市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标准化支撑工程,深入推进现代农业领域标准化建设。截至目前,全市主导和参与制定农业农村领域国家标准150余项,发布农业地方标准规范256项,建设国家级、省级标准化示范区(试点)88个,国家级畜牧标准化示范场32家,省级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192家,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的“标准力量”。
强化机制建设,夯实乡村振兴标准化基础。制定出台《关于加强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意见》等文件,明确以标准化提升现代农业农村发展路径。印发《济南市质量强市建设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实施细则》,鼓励标准化创新发展。近年来,在农业农村领域已累计给予标准化扶持资金1260万元,有力激发了经营主体内生动力和标准化创新活力。获批建设农机装备、果品贮藏加工、冷链物流等三个山东省共性技术标准创新平台,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向标准转化。建设大葱、黄瓜、生姜、生猪、羊等五个省级标准化创新平台,为地方特色农产品高质量发展提供标准资源服务。
强化标准创新,赋能乡村产业发展。围绕农作物种子、蔬菜种苗、畜禽良种等领域,加强标准研制,助力现代种业产业集群发展,全力打造“中国北方种业之都”。加强特色农产品生产、土壤改良、病虫害防治、水肥一体化、保鲜储存等标准制定,构建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实现了大部分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全覆盖,确保了安全优质农产品有效供给,我市农产品监测合格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培育和建设平阴玫瑰全产业链发展、章丘大葱智慧种植、莱芜黑猪养殖等25个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区,商河大蒜“新六产”融合发展、徒河黑猪养殖等29个省级农业标准化试点,充分发挥“标准化+现代农业”效应,有力提升了农业产业化水平。助力特色农业品牌培育,截至目前,全市累计认证绿色有机食品、名特优新和地理标志农产品550个,创建省级知名农业品牌61个,“好品山东”品牌15个,“泉城好品”品牌12个,莱芜生姜、章丘大葱、平阴玫瑰品牌价值分别达到123.7亿元、52.91亿元和32.36亿元。
强化标准引领,助力推进乡村治理。把标准化理念融入到美丽乡村建设中,相继建成长清万德、平阴孔村、长清马套村、章丘三涧溪、绣惠施家崖等国家级、省级美丽乡村标准化试点19个,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积极探索标准化助力数字乡村建设的有效路径,先后建设国家农业信息化服务、章丘大葱智慧种植、国家农业低空高光谱遥感监测等标准化示范区。创新标准化地方实践,在平阴县创新建设共同富裕实践标准化示范区,举办全市推进标准化创新发展试点建设现场观摩交流活动,探索推进共同富裕的标准化实践路径,为推进乡村振兴创新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