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学到了,而且会做到”——济南市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支队“以案说法 服务企业”普法宣讲活动第七站
浏览次数:次
字体:【“汽车行驶记录仪、前照灯、后尾灯,甚至车身反光标识都在强制性产品目录,产品不仅要有3C认证标志,卖家还得‘查明正身’,否则板子可能打在自己身上。”3月10日,济南市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支队“以案说法 服务企业”普法宣讲活动第七站走进山东省汽车配件商会,以真实的案例,白话的解读,为汽车配件销售商户代表们上了一堂“避雷课”。
什么是强制性认证产品?目录中都有哪些产品?日常经营中常见哪些“坑”?如何避坑避雷?执法人员从典型案例、法律适用、处罚结果以及风险提示、启示分析等多角度“苦口婆心”式普法,“进货采购时,要查验生产或者上游经销商的资质,包括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以及交易记录票据等,都要留心留存,进货查验不能掉以轻心。”
“销售‘傍名牌’‘山寨’‘高仿’等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这是流通环节较为常见的商标侵权行为。”执法人员再三提醒,“销售不合格产品、销售伪造冒用产品、销售明令淘汰产品等,如果销售商无法证明合法来源的,必然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而应该如何做,执法人员不仅“提了醒”,而且“指了路”。
“学到了,有时候真的可能因为不懂法而犯了无心之失。”这堂课用活了“身边案”,警醒了“身边人”,不少商户直言听得淋漓尽致,受益匪浅,“课后第一件事就是到店将所有货品都理顺一遍,看看索证索票是不是齐备,并将所学知识普及给店里所有人员。”不仅学到,而且做到。
……
身边的案例,通俗的解读,入心的服务,每一期“以案说法 服务企业”普法宣讲活动就好像是执法支队与企业之间的“共鸣时光”。执法人员的娓娓道来,让枯燥的法条变得简单,让守法的意识像种子一样在商户心中生根发芽,在春暖花开的季节,让扎根泉城的市场经营主体有信心、有劲头奔向更美好的未来。
点击播放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