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这座城市,您有什么样的期待?
三餐幸福感,四季烟火气,是老百姓的生活日常,吃得放心、买得舒心、玩得开心,是他们对生活最朴素的期待;忙着科研攻关、忙着开拓市场,是企业的发展日常,留得下来、扎得下根、安得下心,是他们对城市营商最殷切的期待。
而这些“期待”需要在一片沃土尽情绽放,一片和谐有序的沃土,一片宜商宜居的沃土,一片充满向往的沃土。民之所盼,政之所向,济南市市场监管局始终心系“期待”,将扫黑除恶作为一项民心工程,聚焦市场流通领域中的违法行为,铲除滋生黑恶势力的土壤,强力推动全市市场流通领域常态化扫黑除恶向纵深发展。
随着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的深入开展,治理理念由浅入深,行业有组织犯罪预防和治理长效机制持续完善,治理能力在创新中发展。市市场监管局在法治化、机制化、规范化建设上不断发力,市监治乱利剑不断淬炼,创新“四个一”工作机制,蹚出“六zhi”(源头防治、过程控制、专项整治、违法处置、社会共治、创新机制)治理新路径,探索扫黑除恶多元协同共治,全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就像是这片沃土的“守护者”,为成长在泉城的企业“治”出发展劲头,为生活在泉城的百姓“植”下美好期待。
源头防治
“一棵菜”实现去向可追、来源可溯
“看看有没有不合格的菜品。”济南很多食用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内都竖立着一块显示屏,公示着当日在售菜品的“体检报告”,越来越多的采购商和市民习惯驻足看一看“健康指标”。
快检信息源自“一夜”的忙碌。一车车新鲜时蔬凌晨时分抵达,农批市场内的快检室便绷紧了弦,采样、称重、提取样品液、滴入检测卡、结果公示……忙碌、严谨而又细致。
进入“买卖环节”,需要准入与准出机制的“有效衔接”。销售者“扫码卖”,进场蔬菜的供货商资质、批次数量、产地证明、检测报告等一应上传;采购者“扫码买”,卖家信息、进货台账、快检记录等一应俱全。一棵白菜、一根葱、一块肉都能实现“去向可追、来源可溯”。
市市场监管局将“源头防治”作为扫黑除恶常治长效的根本之策,防之于未萌,治之于未乱——
食品安全的守护要从“源头”开始,在农批市场,实行驻场式监管,引入第三方检测机构对入市食用农产品进行快速检测,农批市场快检室建立率达100%,检测结果实时上传,及时公示。定制500余块投诉举报公示牌,放置在大中型市场、超市醒目位置,公示投诉举报电话,方便群众随时反映市场流通领域的违法线索。
食品安全守护要靠“智慧赋能”,舌尖守护已装上“超级大脑”——目前,全市食品生产、流通、餐饮、特殊食品四个环节落地应用信息化“山东食链”平台,产品实现来源可溯、去向可追、库存可查、召回可回,有效串联从上游到下游的流转路径。
食品安全守护要靠技术支撑。市市场监管局充分发挥食品抽检利剑作用,加强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全市食品抽检品种、区域、业态实现全覆盖,抽检覆盖率连续多年保持在每千人5批次以上……来自源头防治的“zhi”,让百姓的舌尖品出“放心味”,让一日三餐充盈着“幸福味”。
过程控制
“一张网”勾勒食品从业者“信用画像”
哪家店能放心吃,哪家店需要“避雷”……美食街口展示的“红黑榜”,原汁原味公布餐饮单位食品安全状况,醒目的红黑对比,动态的榜单调整,让很多消费者由衷感叹,“这是信用撑起的放心感。”
一个榜、一张网、一朵云,一个平台,市市场监管局不断强化信用体系建设,让监督检查、抽检检测、执法办案、投诉举报、舆情监测、包保工作等数据“活起来”,建立食品安全生产经营企业风险管理模型,勾勒出食品从业者的“信用画像”
以“信”促治。小的视角可以引导消费者根据信用值选择餐厅,而大的视野则是市市场监管局综合运用数据,对企业经营过程实施宽严有别的监管,让“守护”更高效、更精准、更智慧地延伸到全链条、全过程。
市市场监管局不断强化实施过程管控。开展餐饮服务质量提升工程,对学校食堂和校外供餐单位实现“互联网+明厨亮灶”,将加工制作过程、餐饮具清洗消毒等关键环节纳入可视化范围。
不断强化开展风险评估,对全市部分重点高风险食品生产企业、食堂及大型活动供餐单位开展风险评估,健全隐患排查机制,针对性开展风险分级分类监管。
不断强化运用“四查”手段,以企业自查作为基础,以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作为重要保障,以飞行检查作为补充,以第三方机构的体系化专业化检查作为延伸。
全程的守护不仅在舌尖,也在“指尖”。市市场监管局加强重点领域、重要时段价费检查和日常监管,开展民生领域“铁拳”行动,严格打击虚假宣传、假冒伪劣等违法行为,深入推进放心消费创建,让“指尖”的消费更舒畅、更惬意……来自过程控制的“zhi”,让寻常生活溢出“舒心味”,让城市的烟火气升腾着“舒心味”。
专项整治
“七项行动”守护市场领域角角落落
日常乘坐的电梯安全吗?嗨玩的过山车靠谱吗?别担心,特种设备安全专项行动为出行出游“揪隐患”;
网红餐厅的后厨是否对得起口碑?为孩子提供午餐的配餐单位是否对得起信任?别忧虑,食品安全专项行动为舌尖撑起“守护伞”;
电商卖家刷单“炒信誉”?企业“拳头产品”被山寨?别着急,反不正当竞争专项行动向市场领域违法行为“出重拳”。
每年,市市场监管局聚焦护舌尖、保健康、守底线、除隐患、维权益、优环境、促发展等七大领域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强化市场流通领域违法行为治理,并不断深入、不断延伸、不断靠前—— 聚焦安全“底线”,持续加强食品安全、药品安全、特种设备安全、工业产品安全、医疗美容等重点领域整治力度,加大市场流通领域违法犯罪行为打击力度,查处一批影响质量安全、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
聚焦民生“堵点”,针对养老诈骗、网络传销、网红产品等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关注度高的重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民生领域铁拳行动,依法严厉打击消费欺诈、虚假宣传等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营造良好消费环境。
聚焦市场“乱点”,针对涉企收费、不公平竞争、侵犯知识产权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围绕商品交易市场欺行霸市、强买强卖、垄断经营、制假售假、哄抬物价等行业乱象进行整治,从源头提升重点行业水平,净化行业秩序……来自专项整治的“zhi”,让企业感受到发展的“踏实感”,让百姓感受到生活的“安心感”。
违法处置
“一条线索”查到底、追到底、整到底
“离职员工‘顺走’了我们的图纸,在‘新东家’生产相似产品。”这是来自外地企业的一个举报电话。市场监管执法人员联合公安部门,对企业厂房进行突击检查,从细节中迅速锁定关键证据。简单的一通电话,企业紧锁的眉头舒展了,“在这里,企业看到了向往的地方。”
“出租车计价器装有作弊装置。”市场监管执法人员接到市交通运输局《案件移送函》后立即开展执法检查,提取相关证据,认定加装作弊器的违法事实。违法行为被查处了,泉城市民生活更舒心了,“在这里,百姓生活没有后顾之忧。”
一条线索背后也许是一件大快人心的案件,一条线索背后也许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故事。市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多渠道、广角度、深层次拓展线索渠道,从投诉举报中“筛”,从日常监管中“寻”,从部门协作中“排”,从媒体平台中“挖”,让每条线索都能映照出市场监管的力度与温度——
坚决做到“一案双查”。一查案件本身的违法违规行为,二查有无涉黑涉恶问题、案件背后有没有“保护伞”,坚持逐案过筛,绝不放过任何漏网之鱼。
切实强化“行刑合力”。市市场监管局与公安部门建立“四联一共”工作机制,提高对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现、甄别和精准打击能力,形成强强联合、行刑融合的新格局,有力地震慑了违法行为,实现“1+1>2”的执法成效。
严格落实“四不结案”。违法行为处罚不到位不结案,违法行为产生原因查不清不结案,违法行为不改正不结案,违法风险解决不彻底不结案。
不折不扣“公示曝光”。所有违法案件全部做到公开公示,尤其是对社会具有警示意义的典型案件,起到查处一起、震慑一片的作用……来自违法处置的“zhi”,让企业轻装上阵更有奔头,让企业创新前行更有劲头。
社会共治
“一个讲堂”让法治种子遍地开花
“受益匪浅,有了这样的防违法‘秘籍’,再也不怕被‘揪小辫’。”感叹来自一家餐饮连锁企业。品牌的名声不断叫响,难免引来借机“敲竹杠”的搅局,更加需用心维护,如何避免“无心之过?”如何提高管理质量?在执法支队开展的“以案说法服务企业”普法宣讲活动中,企业如逢甘霖。
“小区门口常有个面包车卖专治疑难杂症的祖传秘方,担心有老年人会上当。”接到社区诉求的执法支队,马上抵达现场对“流动游医”进行了批评教育,纠正违法行为。同时“支起普法摊”,向社区居民开展普法宣传,群众喜溢眉梢。
除恶治乱需要播撒法治的种子。执法支队将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有组织犯罪法》作为开展常态化扫黑除恶工作的主线,利用市市场监管局官网开辟“扫黑除恶专栏”,集中展示市场监管部门工作动态和成效;利用重要节点、重大活动时机积极嫁接扫黑除恶宣传,持续营造扫黑除恶社会共治的浓厚氛围。
打造普法平台,联合行业协会、综合体、连锁总部、企业和基层政府开展“以案说法”宣讲活动;将扫黑除恶宣传融入“法治六进”、社区共建等活动;在集贸市场、批发市场悬挂张贴展板,畅通诉求表达和权益保障通道。
构建宣传矩阵。打造全渠道、全领域宣传阵地,加大普法宣传工作力度、深度和覆盖面,提高市场监管法治宣传影响力,使“扫黑除恶就是公平正义”“扫黑除恶就是营商环境”等观念深入人心……来自社会共治的“zhi”,让知法懂法的种子植根于生活,让守法敬法的理念在悄然中萌发。
创新机制
“一个平台”为取证装上“电子眼”
从数百万条电子数据中找到“漏网之鱼”,鉴别电子数据是否被篡改……在执法支队,有一间科技感十足的工作室,从电脑、硬盘等电子设备中恢复、提取、分析数据,生成一份份证据鉴定报告,让企图抹掉痕迹的违法人员“哑口无言”。
这就是电子数据取证实验室,也是济南市场监管领域执法由过去传统、单一的执法手段向专业化、智能化、效能化转变的印证。既全面监管,又靶向施治,既深挖根治,更常治长效,市市场监管局立足职能,不断创新探索常态化“打伞破网”工作思路和方法。
执法支队建立市场“哨点”预警机制,在全市重点行业协会、商场综合体、企业、网络经营主体等建立“吹哨人”队伍,加强密切协作。“吹哨人”对苗头性风险、趋势性、系统性问题隐患等进行监测预警,执法支队联络专员对预警信息建立“哨点”绿色通道,双方共同筑起市场流通领域的“防火墙”。
创新建立“四个一”工作机制——“一体化推进”的质效提升机制。建立健全行业有组织犯罪预防和治理长效机制,构建纵到底、横到边、全覆盖的“一体化”推进新格局。全市市场监管系统一体化推进治乱,解决扫黑除恶工作的深度问题。
“一把尺衡量”的工作考核机制。将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各项工作细化、量化,突出结果导向,对扫黑除恶线索和重点案件跟踪督办;突出问题导向,问题线索实行闭环管理;突出目标导向,深入一线解民忧、促发展。
“一股绳办案”的行刑联合机制。组建行刑联合指挥部,确立“四联一共”行刑联合工作机制,将市场监管部门、公安部门执法拧成一股绳,蹚出部门间“全环节无缝隙、全领域无死角”的执法办案新路径。
“一张网治乱”的社会共治机制。以扫黑除恶社会共治凝聚思想,多措并举助力政府、社会、市场三位一体协同发力,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来自创新机制的“zhi”,让市场监管治理能力在深耕中提高,让治理效能在创新中迸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