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标5 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改革】“窗口”里的服务暖流——济南市市场监管局优化服务“小窗口”助力营商“大环境”
发布日期:2023-11-09 15:30 信息来源:济南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信息来源:济南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浏览次数: 字体:【

“对面的他笑了,她们也跟着笑了”。这是怎样的一个故事?

当企业紧皱眉头提出诉求时,对面一个微笑让心中的焦虑纾解了一半;当企业破解了难题露出笑容时,对面也欣慰地舒了口气……这是发生在一扇扇窗口的故事,面对面是陌生的两个人,却又因一个个难题的顺利解决成为心系一起的“一家人”。

企业遇到了难题应该怎么帮助?企业发展存在被忽略的风险怎么引导避坑?企业想要实现更长远的发展怎么助力?……对于众多创业者、投资者来说,他们期盼的就是一扇希望之窗,渴望打开这扇窗后,心中洒满阳光。

面对这些问号,济南市市场监管局为企业开启一扇扇听诉求、帮解忧、促发展的“服务之窗”,从“一窗受理”到“帮办到底”,从“风险想在前”到“预警帮在前”,从“助企破难”到“赋能创新”,将服务延伸到企业发展的“细枝末节”。

这一扇扇市场监管的窗,一件件看似微不足道的故事,却让一家家扎根济南创业崛起的本土企业感受到“家的归属”,让选择济南创赢未来的外资企业感受到“家的温暖”,让“他们”在这座城市笑得愈发灿烂。

一扇“创业济南”的窗

“全程帮办到底,企业舒心地笑了”

“没想到你们等到这么晚,实在是太感谢了。”拿到营业执照时已是晚上9:30,因业务需要,一家港资企业希望当天就能办理设立登记。“好多申请手续不清楚,心里像乱麻一样。”

不过当联系到窗口时,企业就像吃了一颗“定心丸”。天桥区外资企业登记管理科人员立即帮助企业理清申请流程,一次告知缺少事项,并再三说:“材料补齐就马上联系,我们等着受理,不管多晚。”

沟通、指导、完善……窗口和企业进行了一场争分夺秒的“默契战”。拿到了营业执照就等于在济南真正“安了家”,拿到了打开市场大门的钥匙,企业舒心地笑了。窗口对面的她也笑了,她觉得“一粒种子播种在了泉城沃土,又将是一片无限生机。”

不仅“帮到底”,还有很多“想在前”“帮在前”的故事——市市场监管局外资登记窗口人员在受理业务时发现,济南某置业有限公司须依据2020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在5年内依法调整组织形式和组织机构,并办理变更登记。

对很多外资企业而言,调整组织形式和组织机构,法定程序严格,耗时较长,必须提早着手。工作人员立即联系企业,耐心讲解法律规定,并提供一对一全程帮办,很快顺利完成组织机构调整并办理变更登记。

“细心再细心”的服务,为企业解决前行路上“隐藏”的后顾之忧。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实施的第四个年头,距五年过渡期届满只剩一年多时间。为确保外资企业平稳过渡,市市场监管局率先制定《过渡期内外商投资企业组织形式组织机构变更登记业务指导》,在网上指导环节增加过渡期企业筛选,对需要进行组织形式或组织机构变更的企业,及时指导完善相关资料。同时对全市外资企业进行拉网式排查,对符合变更要求的外资企业,列出详细清单逐一提醒。

外商投资企业登记窗口,是外资企业感知济南的“第一扇窗”。市市场监管局不断优化外商登记流程,推出“重大项目上门办”“紧要项目帮扶办”“各种登记即时办”;组建帮办服务队伍,根据企业不同需求定制帮办服务方案,让远道而来的他们感受到来自济南的暖阳。

一扇“‘码’不停蹄”的窗

“‘身份数据’畅通了,企业畅意地笑了”

  “去银行开设一般户,系统查询发现有数据不匹配问题,无法办理。”新注册不久的一家农业生态企业,正准备大施拳脚开启“第一单生意”,却遇到了“棘手的事”,“企业没有银行账户,很多业务都无法正常运行。”

  企业拨通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窗口的电话,让其没想到的是,素未谋面的电话另一端传来温馨的声音,“别着急,我们立即查看核实。”联系咨询后台、调度更新系统、反复沟通核实……不到一天时间,企业的问题解决了,顺利开设银行账户,“第一桶金”到手。

  帮助企业抢抓稍纵即逝的机遇,这是市市场监管局直属机构市标准和质量服务中心的“数字之窗”,时刻守护企业“身份数据”的完整、有效和畅通,让数据“活起来”,同时为政府部门监管提供数据支撑和统计分析。

  简单来说,企业同普通人一样,每一家都有一个“身份证号”,即社会信用代码,并且是专属唯一的“码”。看似平平无奇的一串数字,却蕴藏着无穷力量,重码、错码不仅让企业寸步难行,还影响着经济发展数据统计的权威。

  而这扇窗,常年“码”不停蹄开展着校核工作。市标准和质量服务中心开启“日关注、周通报”工作模式,用微信群将重错核查工作相关的省内、外各级部门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关联起来,将处理过程中文件、数据、图表等做到有机融合,最大程度做到快捷有效处理。

  通常一条问题线索,就需要无数次地联系沟通。“您好!麻烦看看这家企业的数据是否已上传”;“您好!一家服务中心疑似存在同名称重复赋码,麻烦处理”……窗口人员所能做的就是“每天刷新检索结果,每天调度问题数据”,实现及时发现、及时纠正。

  通过日复一日的校核,统一代码数据质量不断提高。近三年来,统一代码重错率由0.014%,降低至目前的0.002%,在全国343个信用监测城市中居于前列。十万分之一的进步很微小,但是每一点进步背后都是窗口人员日常点滴的积累,更是企业“一‘码’走天下”的畅意笑脸。

一扇“守护创新”的窗

“创新果实有了铠甲,企业激动地笑了”

  “倾心培育的创新成果,有了铠甲才敢大胆走上市场。”一家自动化企业看到闪亮的“专利证书”,内心的激动难以表达,“从在线提交申请到授权,才短短六个工作日,太感谢了!”

  一件专利从申请、审查到授权,等待的周期越长,越影响企业创新成果及时转移转化,更影响企业提前进行创新产品的市场布局。对企业而言,快一秒拿到货真价实的“金专利”,就等于快一秒抢抓市场机遇。

  市市场监管局直属机构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的这扇窗,如同赋予企业打开市场大门的“金钥匙”——企业在预审平台线上提交专利申请预审之后,窗口人员迅即开启高效运转的审查工作,让企业的“创新果”快一点、更快一点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

  时限不断压缩。窗口不断创新快速预审工作方法,制定预审“双循环”管理制度,内部实施“一人预审—两人互检—部门质检”三级质量把控,落实“1天分类受理、3天发出一通、1天发出二通、两审终审”的“1+3+1+2”周期管理模式;外部实施“预审-服务机构-创新主体”三个环节闭环管理。目前,专利平均授权周期压缩90%以上。

  体验更加优质。市市场监管局积极争取国家知识产权局、山东省知识产权局支持,在济南设立中国(济南)商标审查协作中心、中国(济南)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山东专利代办处、中国(济南)商标注册窗口等国家级知识产权登记受理窗口,在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设立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受理窗口,让企业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专利的申报、受理、确权、维权服务。

  不止更便捷、更快速,而且更走心。市市场监管局在园区开设商标品牌指导站,延伸商标审查受理窗口触手,让“窗口”走到企业身边。到企开展专利导航、质押融资等立足实用的活动,为企提供商标品牌管理咨询,真正为企业提供精细入微的知识产权服务。

一扇“搭梯助攀”的窗

“发展的底气更足了,企业自信地笑了”

  提前介入、现场指导、项目跟踪……2022年11月,济南市医药创新服务中心获批成立,成为全国市场监管系统首家医药创新服务中心。2023年2月,首批工作人员入驻,这扇面对全市生物医药领域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窗”正式打开,为产业搭建攀高逐新的阶梯。

  产业是城市发展的强力支撑,市市场监管局的“窗口”以更加主动的态度、精准的服务,为产业发展破难题、探新路——市医药创新服务中心主动对接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需求,搭建企业与监管部门的常态化沟通交流平台,为企业提供技术指导、政策咨询等“一站式”服务,为企业节约成本,助企将新产品更快推向市场,努力打造国内一流的生物医药产业生态。

  市市场监管局聚焦全市重点产业,布局建设7个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将知识产权服务渗透到主导产业发展之中,让知识产权在产业链上中下游和大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中充分发挥“融作用”,让政府部门、科研院所、企业主体、服务机构等各要素发挥最大效能,在“共同体”内打造以产业化需求为牵引、以企业共治共享为纽带,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产业发展技术难题的全链条服务。

  围绕济南市四大主导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市市场监管局连年开展高端品牌企业培育工作。组建专家队伍,深入挖掘企业在品牌建设、质量提升等方面的经验优势,逐一对企业现状进行评价与诊断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企一册”培育手册,为企业搭建登高望远的“品牌之梯”。

  ……

  一扇“窗”,温暖一家企,照见一座城。市市场监管局将以更强的担当、更实的举措,为企业打开一扇扇服务之窗、助力之窗、赋能之窗,让企业在泉城营商沃土收获成长的舒心与惬意,让企业的“笑脸”更多、更灿烂。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