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关于认真做好 2022年度市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工作的通知》(济政办函[2022]3号)的要求,市市场监管局高度重视,及时签收交办、加强沟通协调、注重办理实效,高质高效地完成了2022年建议和提案办理工作。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提高政治站位,推动建议、提案办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建议和提案是反映各方面要求和意见、向政府部门提出意见建议的重要形式,办理好人大建议、政协提案是各级党政机关的重要职责。我局历来高度重视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办理工作、把办理建议、提案作为接受民主监督、改进自身工作的重要途径,认真落实办理责任、规范办理程序、创新办理方式,历年来的办理工作均取得了显著成效,办件面复率和满意率均达到100%。
健全的办理工作制度是办理工作的重要前提。今年,我局根据市政府督查室通知等相关要求,并结合我局实际,特制定下发了市市场监管局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工作通知。建立健全了局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分工负责、局办公室组织协调、业务处室具体承办的工作机制,明确了组织机构和职责,重点对受领协调、组织交办、建立台账、具体承办工作、复文审核、主要领导领办工作、跟踪考核和总结归档等事项进行了修改完善。
二、积极主动,注重办理实效
2022年我局主办人大建议2件、分办4件、会办10件;独办政协提案10件、主办1件、分办10件、会办14件,涉及食品安全、产品质量、消费维权、特种设备、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目前所有建议、提案已全部答复完毕,并将办理结果及时向代表、委员进行了面复,得到了代表、委员的赞同支持,在办理过程中,我们更有幸得到代表委员们给子的很多好的意见建议,也为我们工作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比如,我市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严厉打击知识产权侵权假冒行为,营造良好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和营商环境,为建设新时代现代化强省会和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我们围绕耿国玉委员提出《关于济南市创建知识产权保护与服务集聚区的建议》(提案号1510120)的提案,结合济南市实际,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集聚知识产权服务方面,采取的如下具体举措:
(一)构建知识产权大保护格局。市市场监管局与市公安局联合出台《关于加强两法衔接建立知识产权保护重点联系机制的意见》,与市中院签订《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与司法保护衔接框架协议》,与市检察院联合印发《关于强化知识产权协同保护的意见》,与泉城海关、莱芜海关签署《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备忘录》,与淄博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协作协议,与济南仲裁委联合成立济南知识产权仲裁中心,成立济南市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设立知识产权非诉纠纷解决机构44家,入选全国首批知识产权纠纷检验鉴定试点城市,构建涵盖司法审判、刑事司法、行政执法、快速维权、仲裁调解、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知识产权大保护格局。
(二)高标准建设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先后投资1.33亿元,在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济南片区范围内选址购买了近万平方米写字楼,专门用于集聚区的建设。开发建设了涵盖知识产权金融服务、交易运营、信息发布、专利专题数据库四个平台济南市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
集聚区在引进服务机构的过程中,根据申请服务机构的主营业务,引导其错位发展,业务门类涵盖专利、商标、地理标志、版权等各范畴,业务范围涵盖代理、知识产权运营、法律维权、知识产权金融保险、公证等全链条。现在已经筛选引进了北京三聚阳光、众达德权、北京观韬律所、昱兴保险等20余家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截至目前,入驻服务机构托管济南市中小微企业近千家,举办各类培训讲座 349场,银企对接会25场,深入企业服务1085家次,培训各类知识产权人才100余人。
(三)积极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在全国率先实现政策扶持对象和补贴范围全覆盖,省市两级资助政策叠加,最大可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成本降低至零,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纳入全市20亿的风险补偿池。出台《济南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行动方案(2021-2023年)》,推动构建“专利+优势产业+高端服务+质押融资”四位一体的入园惠企对接模式。深入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专项对接活动,面向园区加大政策宣讲和融资产品推介力度,针对不同层面企业精准施策、分类指导,搭建银企服务平台,精准推送金融服务,提升服务内涵和对接实效。2021年,全市知识产权质押登记263笔,质押融资金额达32.54亿元;开展“入园惠企”活动75场,参与企业1200余家,参加人员近2千人。
(四)完善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济南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与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签订《关于加强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的框架合作协议》,建立知识产权纠纷案件特邀调解制度和司法确认制度。加强知识产权调解组织培育,成立济南市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支持知识产权仲裁机构发展,实现知识产权人民调解组织区县覆盖率达到100%。成立知识产权保护协会,引导企业、行业协会和中介机构等社会力量参与知识产权保护。
积极服务自贸区建设,与自贸区签订《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合作框架协议》,建立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济南片区维权工作站,推动知识产权纠纷调解工作在重点区域的深入开展。针对展会等知识产权纠纷高发领域,与山东国际会展集团有限公司《签订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协议》,加强展会中知识产权保护,畅通展会中知识产权纠纷调解渠道。
(五)开展山东省拟上市企业知识产权风险防控项目。围绕拟上市企业知识产权保护需求,对拟上市企业核心产品和技术开展自由实施分析,评估风险等级,制定实施应对预案;对拟上市企业的商标进行检索,避免商标侵权的发生;对企业引进的核心技术人员的知识产权背景进行充分调查,避免知识产权侵权风险;在拟上市企业面对诉讼危机时,提出有效应对措施。
(六)开展知识产权海外侵权风险防控项目。围绕市重点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海外侵权风险防控项目,通过开展知识产权侵权风险识别和防控服务、定制化知识产权情报数据支撑、海外知识产权布局和侵权分析、海外法律维权服务等措施,提升企业规避和应对知识产权风险的能力,破解企业海外风险机制不健全的难题。中国重汽、圣泉集团等九家企业入选全省重点产业知识产权海外侵权风险防控项目。
(七)加强知识产权服务业人才培养,提高从业人员水平。一是聚焦创新主体需求,有计划、分类别、有重点地开展各类知识产权专题培训。共举办质押融资、高价值专利培育、专利保险、执法维权、专利信息分析、专利挖掘与布局等各类知识产权培训97场次,在网络平台发布知识产权微课35期,参加培训企业千余家次,培训人员近万余人次。积极组织专利代理师资格考试,2021年度报名通过考生1277人,截至目前全市培养专利代理师587人;高级知识产权师8人,中级知识产权师88人;全国专利信息领军人才4人、师资人才7人、实务人才12人。二是推动知识产权学历教育。在山东大学、济南大学、山东政法学院等建立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基地,设立知识产权学院、专业或课程。强化政校企合作,省、市市场监管局启动山东大学法学院与山东千慧知识产权集团“联合培养全日制知识产权法学硕士”项目,在校企联合培育应用型、复合型知识产权法律人才的同时,把山东大学的优质教育资源和市场人才需求紧密结合,推动一批具备高学历、高水平的知识产权专业人才进入知识产权领域,提升全市科创型企业和高端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综合服务能力。三是强化青少年知识产权教育。在全市设立青少年知识产权教育实践基地22家;历城二中、经十一路小学入选全国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示范学校,济北中学、育英中学、章丘四中入选试点学校。
(八)探索建立知识产权人才评价机制。我市出台《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实施方案》,实行分类评价,突出品德评价。对科技人才,注重评价新发现、新观点、新原理、新机制、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新设备等标志性成果的质量、贡献和影响,对论文评价实行代表作制度,不把论文作为主要的评价依据和考核指标。完善职业资格评价、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专项职业能力考核等多元化评价方式,做好评价结果有机衔接,截至目前,我市已有执业代理师120余人,高级知识产权师8人,中级知识产权师88人。
三、做好办理结果公开及网上办理
我局按照《关于做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结果公开工作通知》(济政办字﹝2016﹞40号)的要求,认真做好办理结果公开,依法将可公开的内容在我局外网中予以公开。适时公开建议、提案办理复文,回应社会关切。同时按市人大、市政协的相关要求填报有关信息,并将办理情况全部按时录入网上办理系统,做好建议、提案的网上办理工作。
四、存在问题及下一步打算
虽然我局今年在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我们还是要清醒地认识到办理工作中仍存在的一些不足,与上级部门的要求和代表、委员们的期望还有一定的差距。比如在一些综合性问题的解决上还不够深入,不够彻底;在与代表、委员交流互动上方式不够灵活,不够多样等等。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局将不断创新人大议案、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工作思路和方法,不断提升办理质量和水平,以求真务实的严谨工作作风,切实把为人民群众办实事、求实效、抓落实作为办理议案、建议和提案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办理议案、建议和提案工作再上新台阶。
济南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2年9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