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27日至31日,由济南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主办的“食安济南,请您建言”2022年食品安全民意调查问卷活动圆满完成,共收回有效问卷10857份。
一、问卷基本概况:“食安济南 请您建言”食品安全民意调查问卷共设计了10大类问题,包括食品安全问题的受众情况、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渠道、食品安全隐患场所、食品安全问题涉及种类、从原料到餐桌六大环节最容易出现的安全隐患、食品购买方式或渠道、购买食品时是否看生产日期及保质期、选择餐饮注重的因素、食品安全经营业主不讲诚信如何处理及对济南市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和建议10大类62个选项;其中9个为单项或多项选择题,1个为主观作答题。
此次调查问卷参与人群广泛,涵盖了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私营业主;科研及综合行业;文化传媒;教育、法律;商业综合服务业;务工、务农;自由职业;学生;全职主妇及其他等不同职业和身份的人群,覆盖面广,具有广泛代表性。
二、受访人群数据分析
1、职业分类分析
问卷显示,10857名参与问卷者从事职业情况如下: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2901人,占26.7%;民营企业/私营企业1235,占11.4%;科研及综合技术行业136人,占1.40%;文化/传媒202人,占1.90%;教育/法律109人,占1.1%;商业/综合服务业1373人,占12.60%;务工996人,占9.00%;务农177人,占1.6%;自由职业者1373人,占12.6%;学生82人,占0.70%;全职主妇153人,占1.5%。其它人群2120人,占19.5%。从受访者职业类型分析,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人员参与度较高,市民群众、网友参与度广,收到很多有价值和中肯的意见和建议。
2、受访者年龄分析
问卷显示,10857名参与问卷者年龄情况如下:18岁以下4人,占受访者的0.03%;18到30岁1853,占17.10%;31到60岁5420,占;61岁以上1779,占16.40%;其他1801人,占16.57%。从受访者年龄分析,31到60岁年龄段参与人数最多接近半数,占49.90%。
3、受访者性别分析
问卷显示,10857名参与问卷者中,男性6999人,占64.5%;女性3858,占35.5%。男性市民参与度较高。
三、问卷内容分析
1.“九成以上”受访者表示遇到过食品安全问题
数据显示,市民遇到食品安全问题的现象较为普遍。在问卷第一题“您或者您身边的人,遇到过食品安全问题吗?”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经常遇到5055人,占总受访者的46.3%;偶尔遇到5024人,占46.6%;人,几乎没遇到389占3.6%;目前还没遇到过389人,占3.5%。
问卷调查显示,经常遇到和偶尔遇到过食品安全问题的人数占到总受访者的92.9%,经常遇到的比例占四成多,这说明食品安全问题或多或少地存在于人民的日常生活中,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和要求也在不断增长。
2.“九成以上”市民主动寻求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途径和方式
问卷第二个内容“如果遇到食品安全问题,您会怎么做?”有九成以上的市民选择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解决问题。关注食品安全问题,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已经成为广大市民的共识。数据显示,受访者中,有3779人选择拨打12345市民服务热线投诉,占比23%;4179人选择找辖区市场监管部门投诉,占比25.5%;915人选择找市场管理处或电商平台投诉,占比5.5%;2942人选择自己找问题商家协商解决,占比17.9%;1768人选择找媒体报道呼吁,占比11%;1567人选择自己分析原因,以后尽量规避,占比9.5%;1249人选择不采取任何措施,占比7.6%。
数据显示,市民选择找辖区市场监管部门投诉的比例最高,为25.5%,占首位。说明当市民遇到食品安全问题时,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成为解决渠道的首选,显示市民对主管部门的高度信任。其次,12345市民服务热线作为市民解决诉求的官方平台,其公信力被市民认可,选择拨打热线投诉占比也较高;随着网络平台的不断规范,市民自己找商家自己解决的比例为17.9%,占第三位,说明市场规范和诚信体系已经较为完善;找媒体报道呼吁的比例占11%,说明媒体监督功能被部分市民认可;自己分析原因,以后尽量规避,占比9.5%,说明部分市民对食品的选择和鉴别能力不断提升;不采取任何措施占比7.6%,说明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还要加强,不断提升市民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法律观念和意识;找市场管理处或电商平台投诉的比例分别占5.5%,占比最低。
3.“最担心”食品安全场所隐患:农贸市场、批发市场
在问卷中给出的9个最担心场所食品安全隐患选项中,农贸市场位列榜首,占21%;其次是批发市场占18%;小区附近食杂店和大型商场超市各占12%;路边摊、小饭店各占8%;早夜市、大饭店、网红餐厅各占7%。
数据分析显示,受今年蔬菜、肉、蛋等副食品价格持续走高等因素影响,大型农贸市场和批发市场作为批发和零售的集散地,其价格优势深受市民喜爱,因此,其食品安全问题也备受关注。其中,承担着城市“菜篮子”功能的农贸市场占比最高,占21%,批发市场占比18%,位列第二;其次,小区附近的杂食店和大型商超,是群众日常购物和周末集采的重点场所,占比12%,其食品安全状况也是市民关注的焦点;同时,路边摊、小饭店、早夜市、大饭店、网红餐厅等就餐和购物场所,也是人们聚餐聚会、休闲购物常去场所,这些场所的食品安全状况群众同样关注。
4.“最担心”食品安全问题:蔬菜畜禽肉等食用农产品、水产品和网红零食
在“您更担心哪类食品存在安全问题?”一题中,问卷给出了13个食物类型选项,其中,蔬菜畜禽肉等食用农产品占比最高,占21%;其次是水产品,占15.7%;网红零食占10%;数据显示,这三类食品占比均在10%,广大市民最为关注。熟肉制品仅次于网红零食,占比9.8%;乳制品、调味料、食用油、米面制品、分别占比7.5%;孕婴食品、进口冷链食品、烘焙食品、保健食品、冷饮分别占到2.8%、2.7%、2.6%、2.5%。
从数据分析,蔬菜畜禽肉等食用农产品作为市民群众每日餐桌上的刚需,其食品安全关注程度稳居第一,占21%;随着猪肉价格的飙升,人们把目光更多的投向水产品,其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程度居第二。伴随网络直播的火爆,网红零食成为不少粉丝追捧的新型食品,其食品安全关注程度也被市民聚焦。熟肉制品作为人们餐桌上的快捷美食,其关注程度较高。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问卷调查中“调味料”的关注程度与乳制品、米面制品、食用油均为7.5%,而去年的问卷调查中,火锅底料调味料仅占3%,分析认为,此前引发网络风暴的“海天酱油”配料表舆情事件,“科技与很活”让人们更加关注食品特别是调味品的零添加状况。孕婴食品、进口冷链食品、烘焙食品、保健食品、冷饮占比在2.6%左右;说明受新冠疫情持续影响,人们对进口冷链食品需求依然低落,孕婴、烘焙、保健、冷饮等食品属于小众,关注热度较低。
5. “最易出问题”食品安全环节:养殖、种植
在问卷给出的最容易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六大环节中,养殖环节居首位,占比23%;种植位居第二,仅比养殖低一个百分点,占比22%;餐饮、销售分别占15%,生产加工占14%;其他和流通运输各占6%和5%。
数据显示,养殖、种植作为食品安全的“源头”,其安全状况备受群众关注,特别是媒体爆出的蔬菜、水果、猪肉、鱼虾等种植和养殖过程中使用催熟、催红、膨大剂、甜蜜素、保鲜剂,过度使用农药等信息,让群众对源头产品的食品安全问题担忧情绪加剧,市民希望做好食品源头治理的呼声强烈。餐饮、销售关注度各占14%,表明人们在就餐和采购食品中,对店铺售卖食品的关注度也比较高。生产加工从去年的首位降至第五位,占14%;其他选项和流通运输各占6%和5%,占比较低。
6.“最经常”的购买方式或渠道:社区便利店和大型商超、商业综合体
调查显示,在“您平时通过哪些方式或渠道购买食品”一题中,社区便利店成为首选,占比23%;其次,大型商超、商业综合体占比20%,也是人们经常光顾的场所;农贸市场、批发市场占比11.8%,同样是人们集中采购的喜爱场所。独立门店、门头,流动商贩以其便捷的独特性成为人们喜爱的购物场所。近几年,受疫情影响,利用电商平台线上购物,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离不开的重要渠道和生活习惯,数据显示,通过本土和跨境电商平台购物的比例达到11%和11.1%。
7.“近八成”受访者表示关注生产日期及保质期
调查问卷中,针对“购买食品时,您看不看生产日期及保质期”一题,有近八成受访者表示对此关注。其中,每次都看的占25%,占受访者总数的四分之一;46%的表示有时看,对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的关注度也较高;因具体产品而定的占16%;从不看的占比最少,占13%。表明人们对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的关注度还是比较高的。数据分析,有四分之三的受访者没有选择每次都看,除去嫌麻烦的因素外,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对市民对商家售卖产品的放心和对食品监管部门的信任。
8.选择餐厅或餐饮外卖商家时考虑的首要因素:价格和品类
调查问卷中,针对“选择餐厅或餐饮外卖商家时,您会考虑哪些因素”一题,受访者把价格和品类作为首选。其中,价格占16.2,位居首位;品种多、可选择性强,也成为考虑的重要因素,从数据看,品类一项占比15.7,位居第二;其次,味道占比14.7%,说明食品的口味在选择餐饮时也是消费者着重考虑的一个方面;熟人口碑和品牌分别占14%,说明品牌效应和口口相传也是餐饮行业应该注意的一个方面;交通距离占13.9%,仅次于品牌和口碑;网络评价占比最低,占11.4%,说明人们能理性的看待网络评价的真与伪,多方面的衡量、选择自己喜欢的就餐商家。
9.遇到食品生产经营业户不讲诚信:今后注意小心防范
调查问卷中“如果遇到食品生产经营业户不讲诚信的情况,您会如何处理?”一题,有41.2%的受访者表示会“今后注意小心防范”,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遇到类似问题,人们把注意规避和防范放到了首位。选择到相关部门投诉、协商的占31.7%,说明有三成的受访者法律意识较强,自觉拿起维权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借助媒体舆论谴责占15.1%,通过媒体曝光维权也是当今舆论监督的一个途径;自行与商家解决占12%,在法律法规约束下,协商解决也不失为一种良好的解决问题方式。
四、网民意见、建议汇总
问卷中第10个问题“您对提升济南市食品安全有什么意见或建议?收回的10857份有效问卷中,提出建议和意见的受访者占九成以上,网友参与积极性十分高涨,归纳整理为以下十个方面的建议:
1、食品安全工作扎实有效
2、加强食品源头管理
3、减少食品中的农残和添加剂
4、强化食品安全宣传
5、重视网红店和网红食品监管
6、继续加大食品监管力度
7、形成现场检查长效机制
8、监管和处罚力度要加强
9、对学校配餐和外卖店加强监管
10、不断探索完善监管方式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从确保食品不出安全问题的底线,到吃上绿色安全食品的所期所盼,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就是我们的工作标准和努力方向。相信在全市人民理解与支持下,市场监管部门的辛勤付出必将结出累累硕果,一个食者无虑、饮者无忧、监管有法、安全有保的天下泉城将化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