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知识产权保护最强音 打造知识产权生态最优市》提案收悉,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 我市知识产权工作基本情况
近年来,济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工作,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关心支持下,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认真贯彻中办、国办《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和《中共山东省委办公厅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若干措施》,着力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为“四个中心”建设和新旧动能转换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顶层设计
成立济南市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市知识产权工作,深入贯彻《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讲话精神。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知识产权保护系列政策措施,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作为建设“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加快实施新旧动能转换的重点任务,进一步强化知识产权保护,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二)加大知识产权严保护力度
深入开展“铁拳”、“蓝天”等知识产权专项行动。聚焦济南优势产业、创新资源集聚区域及各类大型商品集散地和电子商务领域,依法严厉查处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侵权假冒案件,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深化“蓝天”行动整治工作,严厉打击无资质专利代理行为和恶意商标代理行为。入选全国首批知识产权纠纷检验鉴定技术建设试点,全方位开展知识产权侵权纠纷检验鉴定服务,为济南市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司法诉讼、仲裁调解、维权援助等工作提供及时、准确、有效的专业技术支撑。
(三)完善知识产权大保护格局
市市场监管局与济南仲裁委联合成立济南知识产权仲裁中心,创新知识产权仲裁模式,建立支撑创新发展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市法院与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签署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框架协议。济南市拥有济南知识产权法庭、中国(济南)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知识产权仲裁中心、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等平台资源,形成了行政执法、司法保护、维权援助、仲裁调解等多重保护渠道,构建了国内领先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立知识产权保护重点联系机制。支持企业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畅通知识产权维权渠道,高效、妥善解决企业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困难和问题。建成全市知识产权保护重点联系单位库,入库单位89家。
(四)突破知识产权快保护环节
高标准建设中国(济南)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开启专利快速审查的“绿色通道”,缩短专利授权周期。为我市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提供专利快速审查、快速授权、快速确权、快速维权服务,建立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绿色通道。济南市商标审查协作中心快速发展,有效推进了商标注册便利化。
(五)优化知识产权同保护环境
中国(济南)保护中心与德国科伦专利律师事务所、澳大利亚/新西兰骁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等2家海外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签订维权援助合作协议,为我市海外企业发布知识产权信息和预警,提供知识产权纠纷案件应对服务。市场监管、泉城海关、莱芜海关签订《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备忘录》,建立健全进出口环节知识产权保护协作机制。
(六)大力支持重点企业开展专利导航
仅2020年,我市共为120个重点企业开展专利导航项目,企业专利导航项目实施数量位居全省前列,为我市重点大、中、小型企业开展专利布局、分析竞争对手、寻找发展方向,助推了济南市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今后我们将继续加大专利导航推广力度,发挥政府政策导入作用,特别是围绕自贸区企业,开展专题战力导航和专利布局服务,建立专利信息分析与产业运行决策深度融合、专利创造与产业创新能力高度匹配、专利布局对产业竞争地位保障有力、专利价值实现对产业运行效益有效支撑的工作机制,推动产业的专利协同运用,培育形成专利导航产业发展新模式,带动自贸试验区企业规避风险,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
(七)大力提升知识产权保险等金融服务能力
2020年,我市设立了知识产权运营基金;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笔数年均增长84.7%,质押融资金额32.02亿元,年均增长131.8%;知识产权保险金额2030万元,年均增长26.5倍。今后,我局将大力推行知识产权金融,托管知识产权“入园惠企”活动,聚焦重点产业园区和创新型企业,举办对接沙龙,引导金融保险机构精准服务创新主体,助力企业搭建起更精准更优良的互信桥梁。
(八)加强知识产权宣传培训
2020年7月6日,举办“济南市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专题培训班”,活动期间,共发放商标申请业务知识、地标产品等宣传手册160多份、接受业务咨询指导30多人次、线上专题视频宣传播放量达10.5万次。2020年11月4日,举办全市知识产权业务能力提升培训班,来自全市各区县分管知识产权工作的有关领导、业务科室负责同志、业务骨干,市市场监管局有关业务处室人员参训。
二、 下一步工作措施
下一步,我们将根据贵委提出的相关建议,结合济南市知识产权工作实际,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完善知识产权政策措施。加快发挥知识产权作用,推动强省会建设,研究出台济南市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实施方案,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
(二)加强知识产权工作领导。积极推动机构改革举措落实落地,进一步理顺机关处室与执法大队、保护中心等单位的主要关系、职能,强化工作思路创新和模式创新,推进知识产权机构职能优化协同高效,建立权界清晰、分工合理、责权一致、运转高效的市级知识产权体制机制。
(三)强化知识产权执法办案。开展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完善市、区县两级联动的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工作机制,加强跨部门、跨区域协作执法,依法惩治恶意侵权、群体侵权、重复侵权等行为,对群众反映强烈、社会舆论关注度高、侵权假冒多发的电商、展会、驰名商标、涉农地理标志等重点领域和区域,加大执法监管力度。
(四)完善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构建涵盖司法审判、行政执法、快速维权、仲裁调解、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知识产权大保护体系。培育和发展知识产权调解组织。完善济南市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机制。联合济南市中院建立知识产权纠纷在线诉调对接机制,与济南仲裁委等合作开展知识产权纠纷仲裁调解工作。加强知识产权行业自律和信息互通。
(五)强化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围绕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产业领域开展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推动重点企业、重点产业、重点领域预审确权快速办理、纠纷快速处理。支持有条件的区县申报建设国家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加强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将维权援助服务延伸到区县、园区以及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开展企业现场精准知识产权服务,推进企业、行业提高知识产权维权能力,帮助指导重点企业建立知识产权侵权动态风险预警和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六)加强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完善维权援助工作体系,建立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济南片区知识产权纠纷快速维权机制。加强涉外知识产权保护,建立知识产权海外维权专家库,开展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
(七)提升全社会知识产权意识。对知识产权重大决策部署、政策解读、经验推广、典型宣传等加大宣传力度,提升“知识产权宣传周”等活动的品牌效应。开展公益培训、巡回宣讲等多种形式的知识产权教育普及活动,弘扬知识产权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