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市场监管局制定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市场监管重点工作任务
发布日期:2020-07-20 11:45 信息来源:济南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信息来源:济南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浏览次数: 字体:【

《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任务

时间

节点任务

责任处室

 

27

开展平行进口医疗器械试点,建设食品药品器械检验检测大平台。

上半年

配合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济南片区管委会做好相关工作;配合市发改委、高新区管委会做好相关工作

 

自贸专班

三季度

做好相关信息和资料的收集整理,配合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济南片区管委会做好相关工作。配合市发改委、高新区管委会做好相关工作。

四季度

做好相关信息和资料的收集整理,配合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济南片区管委会做好相关工作。配合市发改委、高新区管委会做好相关工作。

80

培育壮大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等科技服务业,积极发展法律服务、会计审计、管理咨询等商务服务业,大力发展工业设计,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

上半年

做好资质认定检验检测机构监督管理,开展监督检查,规范各类资质认定检验检测机构行为,促进资质认定检验检测业健康有序发展。

 

认证认可处

三季度

组织开展食品、常压罐体检验检测机构市级监督检查。

四季度

组织开展环境类、建工类等检验检测机构市级监督检查;与生态环境局、市公安交管部门联合开展下半年济南市机动车检验检测机构监督检查。

87

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推进标准立市、质量强市,加快形成一批名企、名品、名牌。

上半年

在推进质量强市方面:完成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省级预验收;牵头做好省政府对我市2019年度质量工作评议;公布第六届济南市市长质量奖名单; 组织开展省长质量奖、山东省高端品牌培育企业、“山东省优质产品生产基地”申报;组织开展产业质量提升活动;牵头做好贯彻落实《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实施方案》情况的第三方评估;组织开展“5 •10中国品牌日”活动。

在推进标准立市方面:起草《济南市标准化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持续推动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引导我市企业参与国家标准制修订;组织申报国家级、省级标准化试点项目;规范济南市地方标准管理,制定《济南市地方标准管理办法》。

质量发展处、标准化处

三季度

兑现2019年度品牌支持资金;组织开展2020年度“质量月”活动。出台《济南市标准化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完成2019年度品牌建设扶持奖励工作;开展国际标准化工作调研。

四季度

通过开展争创政府质量奖、高端品牌企业培育,优质产品生产基地创建,落实品牌创建支持资金,宣传推广品牌标杆企业、开展中国品牌日、质量月活动,加快形成一批名企、名品、名牌。筹办第三届全国城市标准化创新发展高端论坛;全面完成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任务;完成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标准创新服务系统建设;组织完成对济南市政务服务等10个国家级标准化试点的评估验收工作。

97

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高标准建设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重点城市。

上半年

出台《济南市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项目数量和金额同比增长20%以上。

知识产权运用促进处

 

三季度

启动开展济南市高价值专利培育、区域特色产业专利导航及知识产权托管项目申报工作。

四季度

组织举办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银企对接会及知识产权托管对接会。

107

深化企业开办便利化改革,实现全程网办、半日办结。

上半年

做好外资企业登记承接工作,建立和完善容缺办理机制,不断提高办事效率。

外资投资企业登记管理处

三季度

以流程再造、减少环节、压缩时间为重点,持续提升外资企业开办便利度,通过实施信用承诺、容缺受理、当日办结等措施,提升受理外商投资企业登记工作服务效能,建立完善登记制度,规范登记行为。

四季度

深化外资企业开办便利化改革,推进外资企业登记注册工作程序化、规范化、标准化,实现全程网办、半日办结。

122

深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建立健全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

上半年

一是优化部门内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二是完善部门联合抽查工作制度,扩大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覆盖面,部署联合抽查工作。

信用监督管理处

三季度

完成2020年第一次部门联合双随机抽查任务,督导各部门公示检查结果,总结联合抽查经验及不足,做好总结提升工作。

四季度

完成省双随机联席会议部署的各项任务,组织尚未牵头双随机抽查的成员单位自主发起市级部门联合抽查工作,实现“1+N”要求,即每个成员单位至少牵头发起一次部门联合抽查、参与多项部门联合抽查,推动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常态化。

 

164

巩固提升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成果,实施“食安济南”品牌提升工程。

上半年

巩固提升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成果,积极做好创城复审迎查工作。完成全市耕地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工作,开展受污染耕地修复治理工作;全面落实农药经营许可、限制使用农药定点经营和实名购买制度;开展生猪稳产保供和畜禽种业振兴工作,加快畜禽规模化养殖;积极引导鼓励规模生产单位进行“三品一标”、企业产品品牌认证;认真执行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月调度制度,积极落实补贴政策;组织开展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食品生产加工示范基地创建,力争申报成功1家。正常生产的食品生产企业自查上传率达到30%。开展全市食品安全管理规范化农贸市场申报工作,制定2020版《验收细则》;学校食堂餐饮服务量化分级B级(良好)以上达到90%,季度检查全覆盖,餐饮服务量化分级A级单位达到20%以上。中央厨房、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大型餐饮服务单位“明厨亮灶”率达到80%以上,大中型餐饮服务单位“清洁厨房”率达到80%以上。开展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及核查处置工作。增大餐厨垃圾就地处理区域;做到餐厨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做好餐厨废弃物处理厂规范运行。开展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和风险隐患排查。制定好餐具、饮具集中消毒服务单位卫生监督抽检年度工作计划,对全市餐具、饮具集中消毒服务单位进行现场监督检查及抽检。利用“互联网+监管”系统实现监管事项全覆盖、监管数据可共享。积极推进区块链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应用。做好企业调研工作,研究制定扶持冷链物流发展的有关政策措施。严厉打击危害食品安全犯罪行为,持续推进大要案攻坚行动。

食品协调处

 

三季度

做好创城省级复审迎查工作,加大督查力度,定期通报进度,督促各区县整改问题;各相关部门牵头开展食品安全全面排查,组织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餐饮具消毒企业和“三小”食品安全等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组织现场观摩活动。全面完成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对农药经营许可、限制使用农药定点经营待办证单位进行现场核查。正常生产的食品生产企业自查上传率达到60%。对全市食品安全管理规范化农贸市场申报单位进行考核。学校食堂餐饮服务量化分级B级(良好)以上达到95%,餐饮服务量化分级A级单位达到25%以上。中央厨房、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大型餐饮服务单位“明厨亮灶”率达到85%以上,大中型餐饮服务单位“清洁厨房”率达到85%以上。开展第三次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及核查处置工作。开展保健食品监督抽检。进一步扩大餐厨垃圾就地处理范围,增大处理覆盖面和处理规模。对“三品一标”新认证单位申报材料和现场进行审查。现场督导病死畜禽无害化收集处理体系工作情况。组织开展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开展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和风险隐患排查。对区县餐具、饮具集中消毒服务单位卫生监督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建成全市统一的政务区块链平台-“泉城链”。积极引导全市重点冷链物流企业不断拓展业务范围,壮大企业发展规模。

四季度

做好创城国家级复审迎查工作,确保顺利通过国家复审。深入研究新修订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评价与管理办法(修订稿)》和《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评价细则》,细化分工,层层分解,明确责任;继续采取定期与不定期、明察与暗访、抽查与全面检查相结合等方式,加大督查力度,全程跟踪问效,定期通报进度;紧抓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有利契机,把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复审迎查纳入到创城总体部署中,加大宣传力度,统筹推进工作。核算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确保完成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90%左右的年度目标任务。农药经营许可、限制使用农药定点经营和实名购买率达到100%。正常生产的食品生产企业自查上传率达到95%。审核评定全市食品安全管理规范化农贸市场,公开授牌、社会公示。学校食堂餐饮服务量化分级B级(良好)以上达到100%,餐饮服务量化分级A级单位达到30%以上。中央厨房、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大型餐饮服务单位“明厨亮灶”率达到90%以上,大中型餐饮服务单位“清洁厨房”率达到90%以上。创建食品安全示范街10条以上。开展第四次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及核查处置工作。餐厨废弃物就地处理和集中处理规范运行,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开展畜禽种业振兴、生猪规模化建设项目验收总结工作。新认证“三品一标”100个。食用农产品“三品一标”产地认证面积占同类农产品产地面积的比例达到60%以上。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组织开展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开展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工作。对存在问题的餐具、饮具集中消毒服务单位进行“回头看”。食品安全满意度持续在80%以上。完善“泉城链”功能,制定“泉城链”技术标准,推广“泉城链”在各领域广泛应用。培育国家4星级冷链物流企业4家、国家5A级物流企业中的冷链物流企业4家。

联系人:杨琛                                                        联系方式:66603596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